top of page

有種專業,是她與心路一起工作

民國83年,楊秀敏成為心路的一份子。

她多重障礙的孩子瑋瑋4歲,不會走路、僅會說少數單詞。那年,在朋友介紹下,她爭取進入台灣唯一擁有腦性麻痺專業服務團隊的早療機構「心路兒童發展中心」。

當時國內對於心智障礙的照顧貧乏,相對應的專業人才也稀少。中心主任一句詢問:「妳要不要當老師?」讓秀敏陷入了掙扎,最終她辭去在外商產險的工作,投入心路的工作行列。 身兼家長與專業工作者,秀敏曾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。但身旁主任、組長、

治療師即時的教導,以及每堂利用晚上、周末學習的專業課程,一旦融入帶瑋瑋的自身經驗中,每個專有名詞就鮮活了起來,兩種角色相輔相成的支持著她。

20多年間,秀敏做過教保、行政、組長、主任,瑋瑋也隨著長大了,接受金龍發展中心的成人日托服務。去年,她調到有兒童也有成人日間托育的萬芳發展中心,之後也挑起成人住宿服務的社區家園工作,開始新挑戰。她很感謝在心路能現學現用,照顧好兒子;這份服務「人」的工作,也讓她學會對待不同特質的人,給予同理與尊重。

bottom of page